“是你们专业的技术和精心护理,挽救了我母亲的生命,非常感谢你们……”年1月25日,一名心源性猝死患者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送来牌匾感激地说道。年11月4日,一名63岁女性患者刘玉芳(化名)奶奶因胸腔疼痛,在家属陪同医院就诊时,在电梯内突然晕倒,家属立即送往内科抢救,内科医护人员发现患者呼吸微弱,心跳停止,初步诊断为心源性猝死,便立即采取心肺复苏术,同时通知重症医学科主任胡彧前往进行抢救。当病患亲人得知刘奶奶心跳停止时,准备带其回家安排后事,但抢救室内仍积极为患者实施抢救,经过约20分钟的抢救,将病人转入重症监护室继续给予电除颤、进行气管插管、使用有创呼吸机等治疗,患者心律逐渐平稳恢复正常。在医护人员近半个月的精心治疗护理下,该名患者恢复良好,已康复出院。
据了解,我国每年大约有50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对于这类突发的心血管疾病,心肺复苏时间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如果在心跳停止4分钟内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抢救成功率可达50%。如果心跳停止后10分钟才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的几率不到1%。正是该院医务人员精湛的医术,通力协作,把握这“*金4分钟”的抢救时间,才能成功挽救了心源性猝死病患的生命。
编辑:宣传科
相关链接:
相声大师马季、足球评论员陶伟、小品演员高秀敏等,是人们熟悉的明星,他们的突然离去都是因为猝死。而之前他们又都有心脏疾患。现在,一些“过劳死”时有发生,也是由心脏骤停而导致的心脏性猝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胡彧提醒说,有数据显示,心源性猝死的死亡率仅次于癌症。因为心脏性猝死常常是突然发生的,为此,高危人群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什么是心源性猝死?胡彧医生介绍说,医学上讲,没有任何外力作用,像车祸、暴力损伤等这些因素,而是由于自身原因在一个小时之内突然发生的死亡,都叫心源性猝死。猝死的大部分原因是心脏疾病。一些人工作废寝忘食,过度疲劳,长此以往可导致身体的免疫系统紊乱和电解质紊乱,这些都可能造成心脏性猝死。而大于80%的心源性猝死是由心动过速、室颤或者是心脏骤停引起的。
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既然猝死发生没有先兆,下列高危人群尤其需要特别注意。
1.冠心病人、曾经发生过心肌梗死的人。
2.心脏射血分数过低的人。心脏射血分数是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正常人的心脏射血分数高于55%,许多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射血分数低于40%,分数越低,心脏骤停发生率就越高。
3.心力衰竭的人。心脏泵出血液的能力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
4.有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史的。
5.有心源性猝死家族史的。
6.与遗传有关的疾病: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等。
7.曾经发生过心源性猝死的人。
如何做到预防
1.定期体检。
2.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3.戒烟、限酒、平衡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注意过度疲劳的危险信号及重视发病的前兆症状。
5.对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治疗。
6.注意对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危险评估,明确心律失常类型,评估心脏性猝死风险,做出治疗决策。
7.注意加强心梗后心脏性猝死的预防。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