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的地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近年来,在新药审批审评提速、集采常态化、医保谈判、一致性评价等医改政策的推行下,医药产业加快朝着创新方向转型升级。目前国内创新药研发热情高涨,叠加资本的持续加码,业内普遍认为中国已迎来了创新药新时代。而在国内医药创新研发持续升温下,行业人才流动风浪迭起,其中跨国药企人才的流动正在加剧。
m.zyzhan.
笔者从公开信息了解到,阿斯利康今年以来中高层人才离职尤为频繁,且这些人员离开后的去向多为本土的创新药企业。
例如,11月中旬左右消息,阿斯利康前中国副总裁、及县业务部负责人杜浩晨正式入职百济神州,担任广阔市场负责人;9月22日,阿斯利康原东区RGM、销售顾问委员主席张岸巍离职,加入罗欣集团,就任公司的创新药直营业务销售总经理、集团副总裁;8月3日,原阿斯利康中国消化及全产品拓展业务部总经理董莉君也被宣布,将任职罗欣的副总经理,同时担任公司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COO)职务。
年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阿斯利康中国区业绩为14.9亿美元,占全球总收入的15%,与今年上半年20%的占比相比有所下滑。其背后的原因和奥希替尼在中国的销售下滑有关。阿斯利康在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自今年3月份新版医保目录的落地,奥希替尼覆盖患者的数量,暂未抵消医保降价的影响。第三季度,奥希替尼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跌幅达10%。
除了阿斯利康以外,上半年,关于默沙东中国前总裁罗万里或加入中国创新药企的消息也引起了业内的高度
再比如,今年7月下旬,美迪西宣布,任命戴学东博士为美迪西国际研发服务部执行副总裁。据悉,在加入美迪西之前,戴学东曾于西安杨森、辉源生物科技、GSK、Xenoport等国内外大型药企及CRO担任高管。
分析认为,过去包括阿斯利康等跨国药企的中国区的业务表现比较抢眼,但近年来随着国家集采、医保谈判等政策的深入,其中国区业务也受到了影响,在这些企业不断进行业务调整的过程中,伴随着的高管变动也成为常态。
而从这些跨国药企中高层人才的去向来看,本土创新药企业似乎越来越“吃香”,成为众多中高层人才的新“归处”,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国内创新药势头的大好,以及业内对本土创新药行业未来发展的看好。
值得一提的是,外企高管加入本土企业也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例如,今年11月3日,君实生物宣布,首席商务官钱巍因个人发展原因已于近日向公司提出辞职,最后工作日为年11月12日。而从钱巍加入君实生物,不过4个月的时间,这一则离职消息也在业界引起了
目前,本土药企和跨国企业的抢人才之战已经愈演愈烈,在业内看来,国内创新药研发火热的背景下,跨国药企人才加入本土药企无疑是好现象,但与跨国药企相比,本土药企也需要在市场战略方面多下功夫,搭建更细化的内部架构,让涌入的人才专心做“大事”。
图文来源:制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