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律失常辨治 [复制链接]

1#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218643.html

患者:“医生,我心脏有问题...”

医生:“什么问题啊?”

患者:“我窦性心律。”

医生:“。。。。。。”

窦性心律

人体右心房上有一个...blabla...人体正常的心跳...blabla...所以,窦性心律就应该是...blabla..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句正经的,我重复三遍:

我们正常人的心律就是窦性心律!

我们正常人的心律就是窦性心律!

我们正常人的心律就是窦性心律!

所以当你看到你的体检报告中“窦性心律”时,放,轻,松。

窦速、窦缓、窦性心律不齐

正常的人体心率是60-次/分,高于次就是我们常说的窦速--窦性心动过速;低于60次就是我们常见的窦缓--窦性心动过缓;如果心跳到的节律不完全相同,就是我们常见的窦性心律不齐了。

在体检的时候,很多时候由于我们的过度紧张(有没有一种经历,上心电图机的那一瞬间,内心是崩溃的),或者刚刚活动后还没有平静,我们的心率偏高,其实不要特别担心,除非是确实是病态的窦速,一般情况下不伴有不适的窦速不要太大惊小怪,如果不放心,可以在平静后再次测量。

如果一般人心率在40-50期间,出现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时,甚至心率低至35-40时,出现心脑供血不足的症状时,及时就医还是非常必要的。

窦性心律不齐则更是常见。首先窦性心律不齐本身就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儿童、青少年最常见,很多时候,这种心率不匀齐的现象是我们的呼吸导致的。

So,遇到上述的三种诊断,不要惊慌,只要没有其他症状,咱该吃吃该喝喝。

早搏

早搏的医学解释,很复杂!但是按字面上讲很简单,就是提早的搏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早搏没有那么可怕,大部分早搏都并非由疾病所致。情绪紧张、激动、焦虑,过多吸烟、喝酒,熬夜,便秘,过度疲劳是我们常见的原因。

如果你非常担心,去医院就诊的话,相信我,大部分医生都会劝你回去好好休息!如果确实早搏频发,并且伴有不适,我们可以去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来记录心脏跳动的情况,来评估早搏严重的程度,从而进行适当的治疗。

左心室高电压

这是出现在体检报告中相当常见的一个让大家忧心的一个字眼。经常运动或者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都有可能有左心室高电压。我们可以理解成运动型的肌肉增厚。

但是如果您有高血压病史,并且出现了有明显的心肌缺血等其他伴随的心电图异常就要注意了,不能排除心肌肥厚的可能,而且可能已经伴有心肌劳损的表现了,密切

分享 转发
TOP
2#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心律失常辨治

由于心脏兴奋波的发放紊乱或传导受阻,使心脏失去正常节律性,称为心律失常。“苓桂术甘汤”、“桂红桃赤汤”可治心率失常。常见的心律失常有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早搏、阵法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及房室传导阻滞等。其临床表现:窦性心动过速,除心悸、不安外,无其它症状;窦性心动过缓,常有疲乏、头晕、心悸、气促、胸闷、胸痛、心率衰竭和低血压等;窦性心律不齐,可有头晕、心悸等;窦性停搏时间较长可有昏厥;早搏病人常有心脏“突、突”地跳出胸腔的心慌感或心脏停跳的感觉;阵法性心动过速是阵法性发作,突然发作,突然消失,可反复发作,可有心悸,心前区不适,眩晕,发作时间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甚至数天;心房颤动可有心跳不规则,脉搏快慢强弱不一,次数少于心跳;房室传导阻滞可有心跳脱漏,心律变慢或心跳暂停,甚至每分钟心跳仅有20~40次,出现昏厥、抽搐。心律失常的直接病位在心,引起心律失常的直接原因是心肌缺血以及供给传导系统营养的血管发生病变而产生的。

中医学中没有心律失常的病名,心律失常所出现的症状,多包含在“心悸”、“怔忡”、“昏厥”、“虚劳”等病证中;心律失常中所出现的脉象,多为结脉、代脉、促脉、疾脉、迟脉、数脉。

一、内功疗养

可以选练混元撑抱桩、混元浮抱桩或混元休息桩,意念配备可以选择“融化活动”或“静观活动”。血压低者,可以选练“混元提抱桩”、“混元上托桩”或“混元仰托桩”。血虚、血压低者,还可以加练“吃气还童功”。本病也可以练习“培元功”。但是,有眩晕症的患者不要练“吃气还童功”以及培元功中的顶功、下弯式。

二、辩证论治

1、心律失常可以服“桂红桃赤汤”(《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上册):桂枝9克、赤芍12克、川芎6克、益母草30克、丹参15克、红花6克、*芪15克,水煎服。

笔者用本方治疗多例心律失常患者,皆速效获愈。本方可以加郁金6克,以行气解郁,破血逐瘀,调节心律。如果平素胃不耐寒凉,或者服本药后胃有不适,赤芍减为9克或易为苏木,桂枝增至12克,加毕澄茄3克,或者每天间服“胃寒药枣”(炒大枣1个,炒荜澄茄3~5粒,嚼服)一个。

赤芍、丹参、益母草、郁金,药性偏于寒凉,临症要辨寒热虚实,予以调摄。丹参久服破气耗气,宜与*芪、人参或西洋参合用,以防气虚。

2、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或过缓,冠状动脉狭窄等,导致胸闷、刺痛,心电图检查ST波段异常,鸡血藤20~30克、川芎10克、桑寄生10~15克,水煎服。心动过速,加生山楂10克、三七6克。舌尖红,加丹参10~15克。气虚,加西洋参或人参。

三、医案举例

1、本人曾因工作繁忙,连续熬夜,劳伤心神,导致心动过缓、低血压,经常头昏,易疲劳犯困。内功疗养,对症施功,效果还好。为了体验药性,服“升压汤”一周无效,服“补中益气汤”一周也无效。改从心论治,服“桂红桃赤汤”,三剂即见效。因平素胃不耐寒,曾患过胃寒痛,因此服药后胃不舒服,这是药性偏凉所致,将赤芍减为9克,桂枝增为12克,并加郁金6克、毕澄茄3克,继续服药一周,就此治愈,胃也没有不适之感。

2、某女,学生,17岁,安徽明光市人,在肥东就读中专。初三读书时曾于冬季一次跑步时突发阵发性心动过速。年入秋后又发作过两次。年12月6日再度发作,心动过速,伴眩晕,胸闷,心腹刺痛,医院做CT,查不出何病。适逢近日天气阴冷,时有多云伴雨,诊为“心悸”。此次发作时尿少尿红,咳嗽,舌苔微腻,形寒肢冷。“苓桂术甘汤”加味:桂枝10克、甘草5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杏仁8克、桔梗6克、泽泻10克。3剂。水煎服。上午服药一次后好转,下午出校门买衣服回来后稍痛,咳痰不利,复于方中加干姜5克、陈皮6克、制半夏6克。1剂,水煎服。药后咳嗽停止,痛大减,能吃茶饭了,尚有闷痛不舒,有热感,腹气胀,舌有瘀斑。续以“桂红桃赤汤”加当归、香附、木香、延胡索、甘草:桃仁12克、红花6克、丹参12克、赤芍9克、川芎6克、桂枝9克、益母草15克、当归9克、*芪15克、香附9克、延胡索(打)12克、木香4.5克、甘草3克,水煎服,3剂愈,多年以后追访,从未复发。

3、某女,57岁,过去曾患心动过速,心电图ST波段异常,胸闷,服丹参荞麦粥而愈:丹参6克、生山楂6克、三七6克、西洋参3克、荞麦适量,煮粥吃。年夏季,胸闷,有时刺痛,胁肋不适,有时上火而牙痛或口腔溃疡。赴医院检查,心律正常,但冠状动脉狭窄,心电图ST波段异常,肝钙化,“滑氏补肝汤”(当归、白术、熟地、川芎、木瓜、炒酸枣仁、甘草、山茱萸、山药、独活、五味子、*芪)加枸杞子、丹参、青皮(醋炒)、鸡血藤、郁金、桑寄生、三七、生山楂、西洋参,虚火上炎,加胡*连、地骨皮,依此调治,三剂见效,诸症缓解,服药一周有余,不适症状消除,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咨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