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十佳医院 https://m.39.net/disease/a_t3ceu27.html年度好剧,时代报告剧的称呼当之无愧。
前三个单元很多人已经讲到了,我主要说说第四单元(7、8集),朱亚文主演的单元。
毫不夸张地讲,这两集的医疗细节之严谨,现实表现之还原,对年初第一波疫情时武汉临床一线惨状的反映,几乎是绝无仅有的,超越了绝大部分国产医疗剧。
作为亲历者,看这两集的时候我真有种窒息感——手都在抖,感觉自己又回到了那个湿冷的冬天。
特意截了图,给大家细细讲一讲。
冷峻的色调,杂乱的环境,简陋的环境,极近的床间隔距离——第七集开头那段长镜头,在极快的时间内塑造了我熟悉的新冠隔离病房(医院实地拍摄,片尾才看到是搭的棚)。
朱亚文饰演的黎医生,在长镜头里神经绷到了极致,一直不断处理着各处病患,而危急情况却像野火一样随时冒出来…那种焦虑、眩晕的感觉,透过屏幕真实传递给了我,我几乎能感受到大体力消耗后,闷在防护服口罩里艰难喘气的窒息感。
在12月、1月,新冠疫情爆发后临床资源快速击穿,医院几乎都是这副惨状:病人摩肩接踵,加床加到走廊,这边正在抢救,另一个病人已经悄无声息死亡…
这个镜头能拍出来,我想主创一定克服了许多阻力…疫情初期新冠病人最危重、临床挤兑最严重的时候,医院里,有很多病人默默死在了走廊加床上…
抢救病人的场景一定是nasty的——病人的体液、血液甚至排泄物会弄的到处都是:穿刺点的出血、气道涌出来的痰,裹在包布上落地后,在地板上印出血渍——真和画面里一样。
近景里病人插管后做机械通气,和真实场景基本一致了,大夫CPR手法正确,心电图电极位置正确。
注意监护仪,室性心动过速,血氧饱和度只有82%——现实中新冠重症病人也差不多这个水平,已经很危重了。
来看看我们麻醉医生熟悉的插管场景。
剧中点名了一位荆州的麻醉同仁,看的时候有种专业被肯定的自豪感(没办法,麻醉医生一直以来的存在感太低了)。
可视喉镜准备(因为镜头艺术表现的问题,没拍直插)。
插管后球囊给氧,正确。
另一些细节:
但凡医生在病房的段落里,对讲机一直在响,有时候这种即时通讯语音盖过了台词音,观众会感觉杂乱,但这种杂乱更显真实。
高强度的使用下,很多呼吸机监护仪故障;这个时候工程师也来不了,故障就意味着报废。
在汉阳的取景,应该是封城期间的影像;对这块熟悉极了,疫情期间从这条路无数次往返协和西院和本部。
这一个单元表现医院的情况;很多普通观众会觉得遥远,甚至觉得情节平凡;但我作为真实经历过的医生,看这两集时心中万般惊涛骇浪和唏嘘——新冠肺炎疫情刚开始时那恐怖的重症死亡率、令人绝望的快速进展,还有完全未知的病理生理变化…病人指望医生救命,而医生感觉眼前只有沉沉黑暗。
病人转归单:绿色是出院,红色是死亡。
看看我们这张…
疫情初期新冠高致病力毒株容易诱发病人的炎性风暴,让免疫系统暴走攻击各个脏器,看似病情不重的病人会快速出现多器官衰竭(MODS),这就导致了“前半个小时能说话能写字,半小时后人就不行了”的急速死亡病例。
现在想起来,仍感觉可怕。
第八集最后,色调终于温暖起来:
床位也逐渐空了。
这和现实一样,我们是看着病人逐渐减少,病区开始空转、合并、收缩,直到最后的胜利。
还好我们挺过来了。
武汉的樱花,我和许多援鄂医疗队同仁们,都看到了。
忆往昔峥嵘岁月,只愿疫情一去不返。
辛苦打了这么多,小伙伴们